当读《尧典》,曰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乃知帝王治天下,其端本在睦族,而士庶 之家亦然。盖自生民以来,生齿日繁,故有命氏命族,使有所统,亲而各自为别。迨支分派远, 维服尽亲绝,亦不致同于路人者,此无他,睦族之道莫重于修明谱牒也。今圣天子崇尚德教, 本修文牒,儒臣纂修实录、玉牒,垂之万年。又命各省纂辑通志,搜采文章节义可传者,以 备人文之选,则谱牒修明,固仰体圣朝核实之意而行之者也。
余谓张氏此举,上使祖宗涣而咸萃,下使子姓远而不疏。一室咸知家本,通族乐展孝思, 庶教立于家而化成于国,不负圣天子正人伦、美风俗之意云。
时乾隆岁次乙未孟冬之吉,延令李芳梅拜序
录自《扬州张氏族谱》原谱第一卷
[译文]
在阅读《尧典》时,看到其中说“九族已经和睦了,就可以去考察、辨别百官”,由此 才知晓帝王治理天下,其根本在于使家族和睦,而普通士人和百姓的家庭也是这样的道理。
自从有了人类之后,人口一天天变得繁多,所以就有了赐姓氏、定家族的做法,让人们 有所归属统系,虽是亲属却各自有所区分。等到分支越来越多,亲属关系疏远到服丧之礼都 已结束、亲情断绝的时候,(有了族谱)也不至于像陌生人那样,这没有别的原因,使家族 和睦的办法没有比修撰、阐明族谱更重要的了。
如今圣明的天子推崇道德教化,注重修撰文献典籍,儒臣们编纂实录、皇族谱牒,让它 们能流传万年。又命令各省编纂汇集通志,搜集采录那些有值得传扬的文章、气节义行的内 容,用来作为人文方面的备选资料,那么修撰、阐明族谱,本来就是遵照圣朝核实相关内容 的旨意来施行的。
我认为张氏家族的这一举措,对上能让离散的祖宗神灵聚合起来,对下能让子孙后代即 便相隔遥远也不疏远。全家都能知晓家族的根本,整个家族都乐意展现孝亲的情思,或许教 化能够在家族中建立起来,进而在国家里形成良好风气,不辜负圣明天子端正人伦、美化风 俗的心意啊。
当时是乾隆乙未年冬季的第一个月(孟冬)吉祥的日子,延令的李芳梅恭敬作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