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谱网站建设:139 5277 5451
张氏起源
第十三个渊源:源于蒙古族,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八邻部伯颜·帖木儿,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。 ...
在史籍《正统北狩事迹》中记载:元朝末年,山后金山(今新疆阿尔泰山,一说大兴安岭)的蒙古将领伯颜·帖木儿,作战英勇,曾率兵多次打败朱元璋的明军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十二个渊源:源于乌丸族,出自东汉末期乌丸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
东汉末年,中山侯国丞相张纯与一个叫做共的乌丸族大人联盟,反对汉王朝,自号天安定王,成为北方诸郡乌桓元帅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十一个渊源:源于姜姓,出自东汉末期雁门聂台,属于避难改姓为氏。
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聂台的人,因为和人结怨,为逃避仇家追杀,就改姓张氏,隐居于雁门马邑(今山西朔县)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十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东汉末期张角农民起义军黑山军首领褚燕,属于因故改姓为氏。
东汉末年,在农民起义军中有一黑山军首领张燕,他本姓褚,常山真定人(今河北正定),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后,他聚众万余人响应,不久与张角领导的起义军合并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九个渊源:源于姜姓,出自宋朝时期章氏族人,属于因故改姓为氏。
这两个土司家族世代相传,直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时止。子孙繁多,习俗渐异,渐渐分演成土家、汉、苗族。清朝改土归流以后,随着生产的发展、生活的提高,该支张氏后裔人口不断增加,于是就向湘西周边地区扩张迁徙,今天的湘鄂川贵四省边境地区甚...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八个渊源:源于靺鞨族,出自辽国时期靺鞨族高霸,属于因故改姓为氏。
辽阳渤海族人(今辽宁辽阳)高霸生活在辽国时期,因在外做官,便依汉例改姓为张氏。其子张祐、孙张匡,后皆服务于辽国政权,官至节度使,成为地方军政长官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七个渊源:源于改姓,出自十六国时期前凉国,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。
前凉国王张天锡,在未称王前就与安定人梁景、敦煌人刘肃相友善,并依靠他们谋杀了权臣张邕,之后杀侄子前凉王张玄靓,自立为王前凉国王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六个渊源:源于白蛮族,出自唐朝时期白蛮部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战国末期至秦、汉以后,不断有汉族人移居云南地区,他们和当地的土人长期杂居、通婚,相互影响,到隋、唐时期就形成了庞大的白蛮族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五个渊源:源于古奚族,出自唐朝时期奚族,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。
张忠志,本是奚族人,原居住在范阳,因善骑射,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,遂从义父姓张。后张忠志屡立战功,官至礼部尚书,封赵国公。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,拜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,又改赐姓名为李宝臣。李宝臣,在有的史籍中仍记其为张宝臣。 ...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四个渊源:源于渤海族,出自唐朝时期古渤海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
在唐朝时期,东北地区有古渤海国,存在于公元698~926年,是北方古老的靺鞨民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,始建于武则天圣历元年(公元698年)。渤海国初称“震国”。七年后的(公元705年)归附于唐王朝,十五年后...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三个渊源:源于羯族,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古羯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古羯族,是古匈奴族的一个别支,源于匈奴羌渠部,世居住在今山西省东南部地区,主要活动于魏、晋、五胡十六国时期。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第二个渊源:源于匈奴族,出自东汉时期南匈奴五部,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。
匈奴民族,是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,主要活动在秦、汉、三国、魏、晋各个朝代。匈奴民族内部大致有十九个主要的部落,但其中只有屠各部等少数几个部族酋首才有资格成为最高统治者“单于”,是匈奴民族中的... [详细信息]
2016-04-15
共 26 行  第 2 页  共 3 页 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