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谱网站建设:139 5277 5451
古田才子名动天下 朱元璋竟给他写了八首诗!
2016-10-27  

《翱翔翠屏湖》李鸿驰摄

  翠屏湖,古田之胜景也。


  五十年前,一条高71米、长412米的混凝土大坝锁住了剑溪,蓄起了水域面积371平公里的人工湖。这是当时全省最大的淡水湖。因未得冠名,长期称为“古田水库。


  1993年《古田报》复刊,为了给文艺副刊取个刊名,县委宣传部召开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会,还有两条,是玉田(古田旧称)八景之一“翠屏朝雨”的翠屏山就在人工湖畔;二是人工湖畔湖中山峦叠嶂,恰是道道绿色屏风。这提议得到大家赞同,不久也得到时任省文联主席许怀中的赞赏。翠屏湖于是扬名。


  张以宁者,古田之名士也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生于古田官宦之家,27岁考中进士,任浙江黄岩县判官,后升任江苏六合县手,因执法不阿,触犯豪门被罢官,流连江淮、扬州一代十年。


  此间,精研《春手》,并写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。他的诗名才气惊动当朝皇帝惠宗,38岁那年被召为国子监助教,此后20年,一直在元大都供职,任过翰林侍讲学士,知制诰兼修国史,是一名大学者,被朝野誉为“小张学士”。


  张以宁68岁时经历了改朝换代,但令人惊叹的是,大明朝仍继续留任他为翰林侍读学士,第二年,朱元璋还委以出使安南(越南一带,时为中国藩属)的重任。他面对复杂形势,呕心沥血,圆满完成任务后,病卒于回朝复命途中。朱元璋十分痛惜,特派大臣护灵枢回古田安葬。


 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,曾带三名心腹登钟山观赏山川形胜,张也跟随其中,行至拥翠亭,命三人即景赋诗,张的诗最受赞赏。我是猜测此扔踏勘明王朝千秋万代的风水宝地,后来明孝陵定于此便是实例。


  朱与张似乎还是诗友,皇帝为一个大臣出使作诗《以宁初使》,以壮行色,已经使人惊奇了,而张出使安南一年多的时间里,朱竟写了八首诗并长序赐张,这在朱元璋一生中没有第二次。


  张以宁去世后,被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的宋濂为其集《翠屏集》作序更是推崇备至,序云:“入丰腴而不流于丛冗,雄峭而不失于粗砺,清圆而不涉于浮巧,委蛇而不病于细碎,诚可谓一代之奇作矣!先生虽亡,其绚烂若星斗,流峙如河岳者,固未始亡也。


  信请今而垂于后者,岂不有在者乎?”足见以宁在元末明初文坛的地位。而《明史》称其“为人洁青,不营财产,奉使往还,袱被外无他物。”足见为人正直,为官清廉。


  关于张以宁在古田生活的行迹,史料记字甚少,只知因其父元时任福建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,以宁幼聆母训,好学不倦,博览群书。而他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古田旧城早已随着翠屏湖的开成而沉入湖底,有关他生活的印迹乃至其坟墓也消融在那浩淼的烟波之下了。


  然明末著名学者、文学家钱谦益在《列朝诗集小传》中曾云:“国初诗派,西江则刘泰和,闽中则张古田。泰和以雅正标宗,古田以雄丽树帜。”


  张以宁27岁进京赶考至70岁魂归故里,数十年间或漂零江海,或冠盖京华,似很少再回到古田了,然而对故里他却有着梦萦魂牵般的眷恋。他以家乡的翠屏山作为自号,诗集亦为《翠屏集》。


  他的《宋重峰阮子敬南还》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:“君家重峰下,我家大溪头。君家门前水,我家门前流。我行久别家,思忆故乡水。君归过江上,为问水中鱼,别时鱼尾赤,别后今何如?”其思乡怀旧之情可掬也。


  诗中描写的大溪便是翠屏湖的前身。这脉水系似乎特有诗缘,距张以宁七百年后1961年2月8日,共和国的领导人朱德、谢觉哉、徐特立三位老革命家乘轮船游湖,写下两首诗,谢觉哉的诗是《泛舟古田水库》“山里行舟自古无,沿湾绕岛路回迂。水中城币蛟龙困,地下楼台星月徐。


  级级能源增不已,重重巨坝锁无余。建溪明岁成新海,上武夷峰看打鱼。”朱德的诗乃《和谢老泛舟古田才库原韵》“湖水清平波良无,楼船并进路航迂岛中风景明如画,池上鸥结款徐。四级梯形多发电,层堤水利用无余。古田巨坝完成好,灌溉运输又养鱼。”两位革命老前辈的一唱一和成了最早歌咏翠屏湖的历史名人。


  翠屏湖因以宁而驰名,宁因以翠屏湖而永恒,此天意也,亦人愿哉!